本中心研究團隊方珍玲教授,王雅萱研究助理,許凱玲研究助理,林敬瑜研究助理,古昌平研究助理及藍麗琪研究助理,於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止。
環境瞬息萬變,農民之改變也與過去完全不同 。因此, 農業推廣之形式必須要進行全面性和整合性的農業推廣策略設計, 對於不同之輔導對象都宜 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尤其是青年農民相較於傳統農民因教育程度及自主意識更高, 故 推廣人員若無法及時掌握政策變化,則容易影響推廣成效。102年至 105年 原 研究主題包括「 人力活化與運用模式」 、 「 青農經營與管理成效」 、 「 農民學院課程訓練成效 」等三項。 106年因臺灣近年來食安問題嚴重,國人開始重視食農教育,政府部門逐漸透過社區、學校或民間組織開始推動及辦理食農教育活動, 同時透過改良場對食農教育之推廣及研究故再增加「食農教育推廣體系 建置與推廣 」之研究計畫,共計有四項。 食農教育之研究加強著重於種子師資 /人員之培訓,食農活動規劃或農民生產 端及消費端之連結等,希望能達成更完善之規劃, 並能透過食農教育的行動和整合策略,讓在地農會、農場與學校及社區結合,除協助農場及農民在生產端銷售當地食材外,也可推動農會擴大推廣及辦理食農教育活動,讓消費端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並體驗農業的重要性,亦可多方了解食物來源和健康觀念,有助於農民提高收益,達到地產地消之綜效。由以上可知107年 計畫在實務應用類別部分,除了延續 106年各項共同研究以外 ,並另著眼於青農經營管理輔導之工作圈研究探討 ,總計四大項工作項目 。 本計畫所要達成之目的如下:
一、 農業推廣實務應用層次
以共同研究形式,協助臺灣各試驗 /改良場所分析以下三大主題:
(一) 協助依據 不同區域及不同產業之青年農民經營管理,加速推廣研究以產生整合效應,提升青農輔導之農業推廣策略應用效益;
(二) 分析農民學院各類青年農民訓練標準化課程之差異及成效,加速農業知識 /資訊傳播體系之建立,以提升農業教育訓練之效益;
(三) 完成不同區域及不同產業之食農教育網絡及體系之建立,加速食農教育知識 /資訊推廣研究之整合效應, 以提升食農推廣策略之應用效益
二、 農業推廣研究層次
(一) 完成青年農民百大青農、在地青農及其他類型青農經營管理工作圈運作規劃, 探討分析輔導所需之資源運作 ,完成中央及地方層級、民間團體與相關組織之角色、功能及任務整合定位及分析
(二) 青年農民輔導方向之問題整合與現有輔導資源配合之盤點,以完善青年農民之整體輔導體系及有效推動輔導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