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從傳統農業到未來農業的樣態探討農業市場的變化

演講:從傳統農業到未來農業的樣態探討農業市場的變化

演講者: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謝昇佑創辦人

活動日期:108年11月27日

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邀請了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謝昇佑創辦人來分享完善的農業運銷、配送、和推廣農產品的心路歷程。首先,演講者介紹了農業在北部和南部發展的不同。在北部是不太可能單純發展農業的,因為不管是地價還是人力,都較桃園和更南部的地區要昂貴。因此,台北只能發展「休閒農業,推廣農場」。演講者提到,當他發現北部的展銷策略,必須與南部有差別時,以前對於「農產品展銷會—就是要多賣、多銷,鼓勵農民種菜」的刻板印象,就必須被丟在一旁。演講者也介紹台灣農業現在的困境,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從2003年起稻米的銷量就低於小麥了,使得許多稻田休耕荒廢,黃豆、小麥和玉米甚至以前出口日本的蔗糖,如今多來自進口,台糖現在淪落賣地維生的地步;農村高齡化,缺乏年輕勞動力;還有因為中華民族的土地觀念使得農地零碎化,缺乏競爭力。

台灣社會的現況與未來農業的發展,我們面臨到最棘手的問題是台灣人口將逐漸減少,人口紅利只到2026年,少子化的趨勢下,對農產品的消費量會逐漸減少,而台灣本土的產業也會因全球化和外國較便宜價格的農產品夾擊下變得完全沒有優勢,例如台灣百分之97的唐都是依賴進口。還有就是農地零碎化的問題,造成無法有效壓低價格,這些都是本土農業待解決的難題。

農業,還需要甚麼?演講者有提到以下四點。第一,農業需要農業以外的專業投入,才能有新的視野及解方,像是很多青農都是在三十歲後轉換跑來從事農業,將行銷技巧與科技知識運用在農業,突破了傳統農業銷售的限制。第二,科技導入農業是必然的趨勢,隨著物聯網與大數據的興起,許多青農會利用大數據分析蔬果生長的資料,以達到減少化肥的使用和增加蔬果的產量;物聯網能設定溫室的濕度及溫度,以及控制灌溉的時間。第三,以「現代化商業思維」重整農業領域,才能啟動農工商部門的資本循環。藉由各產業的合作,達到互利的效果。第四,農業相關部門需要針對農業的多樣化建構分別、分級管理的制度與政策,製造差異化,方能吸引消費者購買。

04

演講者與老師合照